• 2022年世界智能制造大會——智能制造助推農業現代化發展論壇在南京成功舉辦

    發布時間:2022-11-23 19:00    來源:機經網

    關鍵詞:智能制造助推農業現代化發展論壇 2022年世界智能制造大會

    摘要:11月23日,2022世界智能制造大會“智能制造助推農業現代化發展分論壇”在南京召開,來自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代表約100人線下參加論壇,近3000人通過線上方式參加論壇。論壇以“數智賦能農機裝備 護航國家糧食安全”為主題聚焦智能制造助推農業現代化技術發展方向,邀請國內外專家通過主題報告和圓桌對話的方式,聚焦前沿,面向未來,積極探索智能制造在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中的技術路徑和重點發展方向,推動智能制造與農業產業的深度融合。

      由江蘇省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共同主辦,中國農業機械學會聯合江蘇大學、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南京農業大學工學院共同承辦的2022世界智能制造大會“智能制造助推農業現代化發展分論壇”于11月23日下午在南京國際博覽會議中心302會議室召開,來自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代表約100人線下參加論壇,近3000人通過線上方式參加論壇。

      論壇以“數智賦能農機裝備 護航國家糧食安全”為主題聚焦智能制造助推農業現代化技術發展方向,邀請國內外專家通過主題報告和圓桌對話的方式,聚焦前沿,面向未來,積極探索智能制造在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中的技術路徑和重點發展方向,推動智能制造與農業產業的深度融合。

      大會開幕式由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所長陳巧敏主持。

    陳巧敏所長主持會議

    陳巧敏所長主持會議

      首先,中國農業機械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致開幕詞,羅院士在致辭中表示要持續的提升我國農機裝備的研發水平,聚焦核心技術,聚焦重點產品,持續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加快補齊農機裝備短板。本次論壇的召開為積極探尋智能制造在推動農業產業發展的挑戰、機遇和發展路徑、方向,為更加有效推動農機裝備產業全程全面高質量發展,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羅錫文院士致辭

    羅錫文院士致辭

      江蘇大學黨委書記,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袁壽其在致辭中指出,當前我國農業生產主要方式已經實現了機械化的歷史性轉變,智能農業裝備嶄露頭角,農業裝備的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尚處于起步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機遇與挑戰并存,農機戰線的廣大科技工作者使命在肩、責任重大。

    袁壽其書記致辭

    袁壽其書記致辭

      江蘇省科協副主席馮少東在致辭中指出江蘇省是經濟大省,也是農業大省,在全國發展大局中位置至關重要,因此,以智能制造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也是江蘇省當前面臨的急迫任務。本次論壇的召開非常契合當前江蘇推動創新的背景和形勢,為地方、專家、企業搭建了一個專業性、權威性、前瞻性的技術交流對接平臺,對于如何在新時代把握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新趨勢十分重要。

    馮少東副主席致辭

    馮少東副主席致辭

      在主題報告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春江做了主題為《發展智能農機裝備,建設智慧農業》報告,趙院士指出智慧農業作為融合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及智能裝備技術而形成的一種新的生產方式,體現了工業技術和農業技術的高度融合,智慧農業是未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對人工依賴的非常重要的生產方式,智慧農業是未來發展方向,智能農機裝備是智慧農業的重要支撐,要大力加強智能農機裝備技術創新,推動農機裝備綠色、智能、全程、全面發展。

    趙春江院士作報告

    趙春江院士作報告

      南京農業大學工學院院長汪小旵教授做了主題為《智能化助推農機農藝融合發展》報告,表示農機“兩融兩適”是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的核心內涵,是新時代農機化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必然選擇。同時從促進智能感知技術發展與導航技術研究、向農業機械裝備智能化方向推進、構建農機智慧作業系統及推進農機自主作業技術研究與無人農場建設四個方面指出智能化農機農藝融合發展方向。

    汪小旵教授作報告

    汪小旵教授作報告

      德國凱澤斯勞滕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流體機械和流體力學系主任Martin Böhle教授做了主題《在離心泵工況檢測中應用神經網絡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指出神經網絡技術對智能制造發展來說非常重要,神經網絡技術在離心泵工況檢測中的應用對促進智能排灌裝備的發展發揮積極的作用。

    Martin B?hle教授作報告

    Martin Böhle教授作報告

      南京農業大學工學院副院長肖茂華主持主題報告。

    肖茂華教授主持專題報告

    肖茂華教授主持專題報告

      現代農業裝備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江蘇大學毛罕平教授做了《溫室環境智慧管控與成套技術及應用》報告,指出我國是世界設施園藝生產大國,在蔬菜保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目前環境調控不夠精準、裝備過于粗放、智能化技術體系尚未形成等因素已成為制約我國設施園藝產業發展的瓶頸,設施園藝產業提質增效需求迫切。

    毛罕平教授作報告

    毛罕平教授作報告

      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機化研究所農機化發展與智能信息研究中心主任,金誠謙研究員做了主題《智能農機裝備數字化轉型路徑與方法》報告;指出從智能農機裝備自身發展、農機工業轉型的要求,服務智慧農業發展來看,智能農機裝備需完成數字化轉型,解決好“數據怎么來,數據怎么用”的問題,從而改變現在的智能農機裝備智能化的實現形式。

    金誠謙研究員作報告

    金誠謙研究員作報告

      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主任助理,正高級工程師陳洪濤做了主題《智能農業裝備在主糧生產中的應用》報告。從動力換擋、混動平臺、自動駕駛/無人駕駛拖拉機、丘陵山地拖拉機、大喂入量高效智能收獲機等裝備平臺,自動駕駛技術應用及智能農業裝備體系化應用場景搭建等方面介紹了中國一拖智能農業裝備在主糧生產上的應用與推廣,對解決主糧農業生產作業少人化或無人化做出積極的推動作用

    陳洪濤高工作報告

    陳洪濤高工作報告

      圓桌對話環節由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江蘇大學黨委書記袁壽其主持,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所長陳巧敏、南京農業大學工學院院長汪小旵、現代農業裝備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毛罕平參加對話。

    圓桌對話環節

    圓桌對話環節

      對話圍繞“數值賦能農業裝備,推動智能制造與農業產業深度融合”的主題,積極探索智能制造助力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路徑及方向,就丘陵山地農機裝備發展的難點痛點以及丘陵山地智能農機如何助力農業現代化發展、設施農業領域存在的主要短板弱項及未來智能制造發展的重點方向、智能農機裝備如何更好地支撐、促進智慧農業發展以及就如何加強新型農業工程人才培養,如何培養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農業機械化人才等方面,各位嘉賓展開思想的碰撞和交流,為今后智能制造助推農業產業的發展貢獻智慧的力量。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黨的二十大起,我國將邁上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本次論壇的勝利召開激勵農機戰線的廣大科技工作者,在新的歷史時期要勇擔使命、踔厲奮發,為加快推進我國農業機械化和農業現代化、為保障糧食安全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做出更大貢獻。

    (責編:yangbo)
    全部評論0條評論
    精彩評論

    推動數實深度融合 加速制造業智能化發展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正深刻改變經濟形態、制造方式和企業組織模式。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是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重點領域?!?月1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表示。

    ?
    亚洲一区高清无码视频